🎧

读经:使徒行传17章1-9节

金句:使徒行传26章18节
“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,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,从黑暗中归向光明,从撒但权下归向神;又因信我,得蒙赦罪,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。”

我们活在一个堕落败坏的世界,使徒约翰说,“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。”巴克莱博士讲过一句话,“要想帮助这个世界,总得冒被人拒绝,憎恶的危险。”

基甸和所带领的三百人就是“搅乱天下”的。在黑暗笼罩,深沉的夜间,基甸率先把藏着火把的瓶子打破,火光照耀米甸营,角声吹响,惊乱了米甸大军,撒但的国度开始溃败。

哥林多后书4章7节,保罗说,“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,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,不是出于我们。”

美国知名的圣经教师威廉‧马克唐纳,在他所写的《新约圣经注释》里面提到,“保罗写哥林多后书4章7节这节经文的时候,显然正想着士师记第7章基甸的事件。”

他把保罗的话和神在历史上借着基甸施行的拯救作了连结。保罗曾经被人称作是“搅乱天下的”。

当保罗在特罗亚听见“马其顿的呼声”,就随从圣灵的引导来到腓立比,把福音传到了欧洲,但不久就遇到属灵的争战,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被害受辱,但仍然带领许多人归主。当官长请他们离开腓立比城时,他们辗转来到帖撒罗尼迦,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。

保罗带着西拉、提摩太在帖撒罗尼迦殷勤作工,本着圣经讲解陈明,耶稣就是基督,就是犹太人所期盼的弥赛亚。有些犹太人听了保罗的劝,信了主,还有敬虔的希腊人,和不少显要的妇女也信了。帖撒罗尼迦教会就这样开始了。

但仇敌魔鬼的工作却未曾稍歇。使徒行传17章5-7节记载,“但那不信的犹太人心里嫉妒,招聚了些市井匪类,搭伙成群,耸动合城的人,闯进耶孙的家,要将保罗、西拉带到百姓那里。找不着他们,就把耶孙,和几个弟兄,拉到地方官那里,喊叫说:那搅乱天下的,也到这里来了!耶孙收留他们;这些人都违背该撒的命令,说另有一个王耶稣。”

那些不信的犹太人在背后主谋,捣乱,要把使徒赶走。他们在官府面前作不实的指控,毁谤保罗。圣经说,“众人和地方官,听见这话,就惊慌了。于是取了耶孙和其余之人的保状,就释放了他们。”

那地的官长听了这些严重指控,不经详察,就强制驱离使徒保罗。而因为有耶孙和其余几个弟兄为保罗作保。因此保罗必须离开帖撒罗尼迦,暂时不得入境。

可以想象保罗的心情,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只有三个礼拜,就必须匆匆离开。教会才刚刚建立,那种感觉就像被迫与子女分开的父母一样,他一直为这个刚刚成立的教会挂心。

保罗不得已,离开了帖撒罗尼迦,辗转来到雅典,但实在为帖撒罗尼迦教会挂心,深怕弟兄姐妹在患难中失去信心,他曾经几次打算要返回帖撒罗尼迦。

在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17-18节,保罗说,“弟兄们!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,是面目离别,心里却不离别,我们极力的想法子,很愿意见你们的面;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,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,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。”

是因为有耶孙和其他弟兄的保状,保罗暂时回不去。怎么办呢?他不能再忍下去,就决定独自留在雅典,打发提摩太前去坚固他们,在他们所信的道上劝慰他们。

以后保罗离了雅典,来到哥林多,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下来和保罗会合。保罗从提摩太口中听见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情况,感谢主,帖撒罗尼迦教会很争气。

提摩太带来了好消息。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6-8节,保罗说,“但提摩太刚才从你们那里回来,将你们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报给我们,又说你们常常记念我们,切切的想见我们,如同我们想见你们一样;所以弟兄们!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,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;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,我们就活了。”

听见提摩太所带来的好消息,帖撒罗尼迦教会弟兄姐妹充满信心和爱心,保罗在一切的困苦患难之中,就因着弟兄姐妹的信心得了安慰,仿佛可以活下去了,好像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。

保罗、西拉、提摩太,就联名写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。在帖撒罗尼迦前书1章1-3节,保罗开头就说,“保罗、西拉、提摩太,写信给帖撒罗尼迦在父神和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;愿恩惠平安归与你们!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神,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;在神我们的父面前,不住的记念你们因信心所作的工夫,因爱心所受的劳苦,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。”

6-8节,保罗又说,“并且你们在大难之中,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,领受真道,就效法我们,也效法了主;甚至你们作了马其顿和亚该亚,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。因为主的道从你们那里已经传扬出来,你们向神的信心不但在马其顿和亚该亚,就是在各处,也都传开了;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。”

帖撒罗尼迦教会弟兄姐妹一面经历生命的改变,一面成为活跃的传福音的使者。这个教会不但没有随着保罗和西拉的离开而萎缩,反而更加茁壮。

他们信心增长,爱心充足,在患难中仍然存着忍耐,不失去信心,神的大能在这个教会里运行,耶稣基督保守祂用自己的血所买赎的教会。

帖撒罗尼迦教会是一个充满热情的教会,主的道从他们那里传扬出来了。他们一面经历生命改变,一面活跃的传福音,成为保罗心目中积极传福音的模范教会。

保罗听见帖撒罗尼迦教会弟兄姐妹信心的见证,是如何离弃偶像,归向真神,热心事奉,等候耶稣基督再来。保罗说,“不用我们再说什么话,因为该讲的你们都讲了。”

帖撒罗尼迦后书3章1节,保罗说,“弟兄们!我还有话说;请你们为我们祷告,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开,得着荣耀,正如在你们中间一样。”可见保罗多么喜欢和欣赏这间教会。

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弟兄姐妹信主只有一年,他们受了本地人的苦害,就像犹太信徒受到犹太人的苦害一样。

而他们没有因为逼迫患难而消沉,而是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,仍旧存忍耐和信心,在主的道上大有长进。

这个教会有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,并且向众圣徒显现出的爱心。

帖撒罗尼迦后书1章3节,保罗说,“弟兄们!我们该为你们常常感谢神,这本是合宜的;因你们的信心格外增长,并且你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也都充足。”

“格外”就是比保罗想的还要好,保罗起先想得是七十分,可是他们表现得是九十分,甚至几乎是一百分满分,神的恩典超过人的所求所想。保罗为帖撒罗尼迦教会弟兄姐妹不住的感谢赞美神。

我们常常在困境中,会为神的教会担忧,却忘了教会是神的。主已经把祂的教会建造在“祂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儿子”这个盘石上,阴间的权势,不能胜过祂。所以教会必定得胜,并且最终要被提。

帖撒罗尼迦前书1章4-5节,保罗又说,“被神所爱的弟兄阿!我知道你们是蒙拣选的;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,不独在乎言语,也在乎权能和圣灵,并充足的信心;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,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。”

就谈到“真道”跟“教会”的关系。帖撒罗尼迦人听见叫他们得救的福音,就信了主。他们能“信”,是因为神在创世之前拣选了他们。

帖撒罗尼迦后书2章13节,保罗说,“主所爱的弟兄们哪!我们本该常为你们感谢神;因为他从起初拣选了你们,叫你们因信真道,又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,能以得救。”

保罗重提福音传到帖撒罗尼迦的经过。说他蒙恩领受使徒的职分,特派传神的福音,在万国之中叫人为基督的名信服真道。

保罗靠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,把福音传给人。主和保罗同工,用神迹随着,证实他所传的道。

保罗立了伟大的志向,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,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。保罗在哥林多写罗马书的时候,已经从耶路撒冷,直转到以利哩古,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。

“以利哩古”就在今天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地方。从保罗的宣教路线来看,保罗不是直线前进,而许多时候是迂回进展,因为他注意到圣灵的引导。他到了以利哩古,也不是直线抵达,而是直“转”到。

保罗的心是向着普世,他知道,福音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,人人需要福音,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所以保罗传福音不辞劳苦。保罗的心志是向未得之地进展,向未得之地挑战,因为经上记着,“未曾闻知他信息的,将要看见;未曾听过的,将要明白。”

保罗一心想去罗马,因为他看重城市布道。当时有句名言,“条条大路通罗马。”得着罗马,可以得着世界。但在写罗马书的时候,他写到,“我多次被拦阻,总不得到你们那里去。”神还没有为保罗开路,以后我们知道保罗是带着锁炼,被押解去罗马的。

那保罗是不是到了罗马,心就满足了呢?不,他心怀地极,因为主的吩咐是“直到地极,作我的见证。”所以保罗在罗马书里提到,“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,而且这好几年,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的时候,可以到你们那里。”

士班雅也就是今天的“西班牙”,是当时已知世界的地极,却是保罗切心想望要去的地方。

“传福音”是一个把福音传给人们的过程,是去到他们所在的地方,而不是让他们来到我们指定的地方。在传福音的事上,要扩张你帐幕之地,张大你居所的幔子,不要限止;要放长你的绳子,坚固你的橛子,向左向右开展。“搅乱天下”的背后,是神借着我们,成就祂要使世界归正的大事。

十八世纪初,英国宣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,向中国人传福音,传了七年,才带领一个人信主。当时有一些到中国作生意的英国商人,对这个年轻的宣教士说,“年轻人,你以为靠着你的力量能改变这巨大、又古老的中国吗?”马礼逊回答:“我不能。”任谁都不能。但接下来他说,“但我相信打发我去的神,祂能!”

感谢主,因为神能,包括能翻转、改变我们,我们就不要怕被人反对,神会为自己的荣耀动工,我们只要放胆与祂同工。到了时候,那宽大又有功效的门,就必定会为我们开启。

请我们一起祷告:
主啊,我们手里的五个饼,两条鱼是多么微不足道。但是交在你手里,经由你祝谢,擘开就能成为千万人的祝福。主啊,你能帮助软弱的胜过强盛的。求你复兴我们,愿你的灵充满我们,使用我们,叫我们刚强壮胆不畏艰难。求你扩张我们的境界,更求你赐下合一的灵,叫我们同有一个心志,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。愿你坚固我们的信心,加添我们力量,使我们在地上遵行你的旨意,直到见你面的日子。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。阿们。

 

— 来源: 良友电台🗼《旷野吗哪》灵修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