🎵
读经:约翰福音6章41-59节
金句:约翰福音6章48节
“我就是生命的粮。”

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渴望,但耶稣最大的渴望是什么呢?
祂最深的渴望是让世人重拾对父神的爱,并与祂建立亲密的关系。
耶稣举目望天向父祷告时说,“认识你独一的真神,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,这就是永生。”(约翰福音17章3节)
耶稣渴望世人认识祂,并相信祂能赐人真正的生命。祂说,“我就是生命的粮。”又说,“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,人若吃这粮,就必永远活着;我所要赐的粮,就是我的肉,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。”
祂说,“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;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。”(约翰福音6章54节)
这里的“吃”和“喝”象征着与耶稣的亲密关系,我们要完全接受祂,将祂的生命融入我们里面。
这与遵律法、守规条不同,乃是一种生命的连结。不是“责任”和“义务”,乃是因为认识祂而爱祂。祂不要我们跟之间只是律法的关系,而不能享受祂。
美国知名的牧者陶恕牧师说,“有一种试探很强烈,就是把我们跟神之间变成法律关系,而非个人关系。”
耶稣渴望我们深化个人跟祂之间的关系。让主牵着我们的手,与祂的步伐一致。
耶稣渴望当我们与祂建立关系,我们的生命会因祂而改变,进入真正的丰盛。但我们的期待往往只是耶稣满足我们物质上的需求。祂期望我们“住在祂里面”,每天亲近祂,透过读经、祷告、敬拜来深化与祂之间的关系。
对许多人而言,单纯地“遵守规条”要比“维系关系”来得容易。毕竟“规则”是清楚而明确的,而“关系”却是无法预测与控制的。
“规则”提供人们可以遵循的方向,也让遵守的人可以获得肯定。但“关系”是一种纯粹的恩典。
这是《每日发现神》这本灵修书的作者所提出的观点。他说,“规范带给人权力、成就和自负的感觉。然而在关系中,人却很容易受伤。”
“法利赛人的义”,就是谨守规范;主却是呼召我们跟随祂,祂按着我们的“名”认识我们。
今天许多人看重的是“生活”,而不是“生命”。对“吃”很有兴趣,但是对“道”没有兴趣。一听说“到哪里去吃”,兴致就来了。但是,“来听道”,就兴趣缺缺,甚至毫无意愿。
五饼二鱼的神迹是四福音都同时记载耶稣所行的一件神迹,耶稣用五个饼,两条鱼喂饱了上万的群众,显出祂的荣耀来。但只有约翰把耶稣对五饼二鱼神迹的解释记载下来,如果耶稣不解释,我们就不明白耶稣行这个神迹的目的,也不明白这个神迹对我们的意义。
这个神迹是一个“记号”,印证耶稣基督是从神来的。主耶稣行这个神迹,不是让大家饱餐一顿就算了。而是要借着这个神迹,叫众人看见他是神,要他们信祂是永生神的儿子。“你们昨天看见我所行的神迹,这个神迹印证了什么,你们看见了吗?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,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,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;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。”
显然,这些只为吃饼得饱的人不明白,他们视而不见。因为他们问耶稣说,“我们当行什么,才算作神的工呢?”他们以为要做什么来换取存到永生的食物。
以后有一个少年官来问耶稣,他很诚恳,带着敬意跪在耶稣面前问说,“良善的夫子,我该做什么善事才可以得永生?”耶稣不回答他的提问,先纠正他的用词,说,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?除了神以外,没有一个良善的。”耶稣提醒他,“除了神以外,没有一个良善的。”你称呼我是“良善”的,莫非你看出我是神的儿子?如果你认定我是神的儿子,为什么称我为“夫子”而不是“主”呢?你既称呼我“夫子”,你向夫子求永生吗?夫子能够给你永生吗?
耶稣接着说“你若要进入永生,就当遵守诫命。”他说,“什么诫命呢?”耶稣说,“就是不可杀人,不可奸淫,不可偷盗,不可作假见证,当孝敬父母;又当爱人如己。”耶稣故意选那些少年人都遵守了的诫命。
那少年人说,“这一切我都遵守了;还缺少什么呢?”马可福音特别提到少年人说,“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。”那还缺少呢?还要做什么呢?
耶稣挑战他说,“你还缺少一件。你若愿意作完全人,可去变卖你所有的,分给穷人,就必有财宝在天上,你还要来跟从我。”既然你说这一切你从小都遵守了,现在我给你一个挑战,就是去变卖所有的,分给穷人。你真的爱人吗?去变卖你所有的,分给穷人。当你这么做的时候,不是一无所有了,而是必有财宝在天上。另外,再给你一个爱神的考验,“你还要来跟从我!”
少年人听见这话,脸上就变了色,忧忧愁愁的走了。这一件他做不到,因为我一生所求的就是这个,现在还差一个永生。你要我变卖所有的,分给穷人,还要来跟从你,我做不到,我走了。
本来这个少年人充满自信,以为该做的都已经做了,已经守了该守的规范,还要做什么?当耶稣挑战他来“跟从祂”的时候,他马上脸上变了色,忧忧愁愁的走了。
今天世人问耶稣:“我们当行什么,才算作神的工呢?”耶稣的回答仍然一样,“信我!”“信神所差来的,这就是作神的工。”
认识我,爱我,信靠我,跟我保持亲密的关系,这就是你能做的最伟大的工作。
耶稣把道讲出来,听的人不接受。他们又说:你行什么神迹,叫我们看见就信你呢?你到底作什么事呢?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,如经上写着说:“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。”
他们要“吃”,要看神迹,不要认识耶稣,不要明白祂的心意。今天多少人信神,拜神,不是把神当神,而是当他的佣人。就好像《天方夜谭》里的“阿拉丁神灯”,我需要的时候,把神灯拿出来,擦一擦,“神啊,我要这个,要那个,去帮我办好吧!”办好了以后呢?“好了,回到你原来的地方,不要来烦我!”很多人信神,是存着这样的心理。这些来找耶稣的人对耶稣说,“你行什么神迹,叫我们看见就信你呢?你到底作什么事呢?”
犹太人是要神迹,希利尼人是求智慧。保罗却是以“得着基督”为至宝。他说,“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,看作粪土,为要得着基督;并且得以在他里面,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,乃是有信基督的义,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。”(腓立比书3章8-9节)
保罗竭力追求的是遵行神的旨意,要得着基督耶稣所要他得的。
那些因为“吃饼得饱”和“为看神迹”而来找耶稣的犹太人,对祂说,“你要我们信,可以,显个神迹出来。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几十年,你呢?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可以信你?”
耶稣不但不把自己交给这些人,他根本不要这样的人跟随他,因为他们只求今生的好处,只求能坏的食物。
我心想,如果耶稣要留住这些群众,他只要讲一些讨好他们的话,“啊,你们来找我是要看神迹是吧,你们要看什么样的神迹?我行给你们看!你们要我在水面上走,还是把水变成酒?”“你们要吃什么?昨天吃了饼和鱼,今天是不是要来点麦当劳和肯德基?我会无限的满足你们的欲望。”
耶稣不要这些人跟随他,他巴不得快快把他们送走。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信仰就是让我们消灾解厄,吃饼得饱。
但是耶稣来,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,使我们能恢复正常,荣耀父神,合乎神创造世人的心意。祂来是要恢复我们跟神之间的关系,使我们归向神。奥古斯丁说,“神啊,因为你造我们是为了你,我们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怀中,便不会安宁。”
耶稣来是我们要我们“得生命”,不是让我们回到一个讲求“形式”的宗教里,让你以为只要你满足了这个“形式”,你就有功劳,那个功劳使你得到“工价”,使你得到“报答”。
祂要带出的是一批以“全心顺服”,“完全依靠祂”作为对祂“爱的回应”的门徒。而不是从“责任”或“义务”而来的“从事宗教活动的”群众。
“信耶稣”不是功劳,而是接受耶稣的治理,让耶稣在你里面活着,始终保持对祂的信心。一切的美好,都是通过与主亲密交通而生发的。你的“好行为”不是因为“害怕刑罚”,而是“爱慕救主”。
约翰说,“爱是从神来的;凡有爱心的,都是由神而生,并且认识神。没有爱心的,就不认识神;因为神就是爱。”
神对我们生命的终极目标,是我们爱祂的心,而不是义务性的顺服。所以保罗在提摩太前书1章9节说,“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。”
一个人活出最丰盛的生命,是在跟耶稣的关系里,“与基督联合”、“心意相通”得到的。我们受洗归入基督的,都是披戴基督了。
“信心”不是功德,只是盛装恩典,接受礼物的“器皿”。
耶稣说:“我就是生命的粮;到我这里来的,必定不饿;信我的,永远不渴。”那些被天父吸引,父所赐给基督的人,就到祂这里来了。他们被圣灵感动,就口称耶稣为主。信子的人就有永生,就因为跟主的关连,主活着,他们也要活着。
今天耶稣在你里面活着吗?你能说“我活着就是基督”吗?若是你只为肉体的益处着想,为必坏的食物劳力,就不会想听这样的道。
耶稣的“渴望”不是被无知的人拥戴作王,而是我们认识祂,与祂同行,生命被祂转化,至终能荣耀神,并与祂共享天上的荣耀。
请我们一起祷告:
主啊,你求父叫我们看见父所赐给你的荣耀。你在哪里,叫我们这些父所赐给你的人也同你在那里。主啊,你有永生之道,我们还归从谁呢?愿你真理的圣灵引导我们,感动我们,使我们都能成为“积极回应你心中最大渴望”的门徒,而不是只是好奇想看“更多的神迹”,或单单指望“吃饼得饱”的群众。坚固我们的信心,叫我们在你的恩典中继续长进,随着信主的年日,更得天父的喜爱。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。阿们。
请默想今天的经文
— 来源: 良友电台《旷野吗哪》灵修信息